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文

国际观察:“焦躁”的美国能遏制得了中国吗?

2020年06月19日15:1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从改造论、崩溃论到威胁论和新殖民论,从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到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封杀,40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随着中国国力增强而不断地演变。中国在美国眼里的形象也不断变化,从一个可改造的弱小国家,变成现在美国世界主导地位和科技垄断优势的竞争者。美国对中国定位的改变,反映出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奇迹,也凸显了美国看待中国的焦虑心态。那么,既然美国已定位中国“竞争对手”,采取最严厉措施打压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国挺得住吗?

美国对中国:从“佛系”到“打压”

2011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反思,美国卷入中东战争时,没留意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中国而言,十年时间足以创造奇迹,随之而来的是国力的总体提升。所以,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开始执行遏制中国战略。

该战略军事上体现在美国把战略重心转到亚太地区,经济上则体现在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应该避免与中国直接碰撞,而是通过地区盟友和新贸易规则来长期遏制中国,在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秩序里防范中国崛起。这与当时中国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矛盾的,可见,美国仍然认为中国尚在其控制范围。希拉里在其回忆录中对中国崛起所作出的评价也能印证这点——2009年,希拉里认为所谓的中国崛起也仅是军事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已,不会对美国地位构成挑战。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十年后,中国又经历了高质量增长的十年。今天,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的中国公司数量已经和美国旗鼓相当,世界科技企业100强里,中国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在5G和人工智能产业也处于领先之列。

美国开始惧怕快速发展的中国带来的所谓“威胁”,开始实施打压策略,打击中国经济和科技,以守卫美国领先地位。考虑到美国打击的规模与速度,有人把当前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视为“背水一战”,即在彻底失去优势前,美国试图阻止中国科技进步,以保障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

美国的“焦躁”和中国的“冷静应对”

然而,想要阻止或打击中国科技发展,是不可能的。无论从反制措施还是自身能力看,中国都有能力保障自身经济科技发展,并以冷静的心态面对美国“风暴”。

首先,坚决反制。对于美方一些触及底线的行为,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做出强势回应,尤其是触及国家正当利益时,中国坚定地采取反制措施。换言之,中国同样可以重伤美国经济,并非处于下风。

第二,灵活应对。中国做好与美国进行贸易磋商的准备,采取防御性立场,从未主动将事态升级。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并未帮助中国,中国却主动向美国提供帮助,共同战“疫”。这说明中国寻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而非激化和对抗。

第三,自身实力。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对中国实行几乎全方位的科技封锁,从技术转移禁令,到禁止中国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这些举措无疑会对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中国具备强大的自我进步能力,中国已成功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化再到自主创新的深厚技术积累。

此外,10年前,中国就已着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研投入。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的《2020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2017年,中国在全球科研总投入中所占份额达到23%,仅次于美国的25%;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占全球总增长的30%以上;2018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份额占全球的21%,仅次于美国,后者份额达全球的三分之一;在专利领域,2018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46.4%。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继续在高科技领域保持第一,但是,其全球份额正在不断下降,而中国正在快速追赶。这一结论印证了美国意图先发制人打击中国经济和科技,但也反映出中国具有化解美国政策影响的能力。

第四,高压下的团结。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和打压,反而使中国政府和人民更加团结一心。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其抗压能力及韧性不断增强。

贸易战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面对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世界经济的持续萎靡,美国政府反而更易受到社会压力。

虽然特朗普当局正意图利用美国的相对优势,来阻止中国经济和技术进步,力求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但事实上,双方之间是势均力敌的。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世界将见证更多科技发展,中国也只会变得更强。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人民网阿拉伯文频道,实习生杨婉莹编译)

延伸阅读:

国际观察:美国能遏制中国发展吗?新冷战的幻想